文章

连续与断裂:从后花园天皇到明治维新的天皇权威复兴之比较分析

prompt:“我认为,后花园天皇和江户幕府时期的光格天皇乃至孝明、明治的复兴也有内在的同一性,如文化和天皇礼制的复兴,利用幕府的军事失败(足利义教遇刺事件,黑船事件),利用大名和幕府的矛盾颁布纶旨宣布朝敌。请仔细研究一下,多使用日文资料,写一篇新的文章。”

连续与断裂:从后花园天皇到明治维新的天皇权威复兴之比较分析

序论

本文旨在回应一个极富洞察力的观点,即室町时代的后花园天皇与幕末至明治维新时期的光格、孝明、明治等天皇,在其权威复兴的举措中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该假说的核心在于,这两个相隔数个时代、旨在复兴皇权的尝试,均建立在三大共同支柱之上:(一)文化与天皇礼制的复兴;(二)利用幕府在军事及政治上的失败;(三)通过行使纶旨或敕命等天皇大权,宣布幕府及其同盟者为“朝敌”,从而确立政治优势。

本文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此假说,而是对其进行批判性与分析性的验证。本文将依据日本的学术资料与史料,系统性地评估这些相似之处,同时揭示在规定了各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及社会经济背景下存在的根本性差异。通过此方法,本文将所提出的假说,作为更深层次历史探索的分析框架加以运用。

本文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两个时代在权威复兴的战术上确实存在显著的相似性,此为有效的历史事实。然而,这种“连续性”不过是天皇这一制度在历史上可资利用的政治手段的反复体现。更为本质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的“断裂”。这种断裂源于日本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结构转型——天皇的角色本身,从中世纪二元政治体制下的正统性裁决者,转变为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最高象征。后花园天皇的斗争,旨在现存的公武关系框架内恢复权威;而幕末的天皇,则被拥立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其目标是摧毁该框架本身,并创造一个全新的国民国家。


第一部 动乱时代的天皇:后花园天皇与足利幕府的衰退

本章旨在确立后花园天皇治世的历史背景。本章将论证,天皇的行动是在一个虽已成熟但正走向崩溃的中世纪公武二元政治体制(公武关系)中,为应对特定危机与机遇而采取的措施。

第一节 天皇朝廷的政治与文化基底

后花园天皇于15世纪前半叶即位,当时的朝廷与昔日荣光相去甚远,处境极为脆弱。其深层背景与南北朝动乱及其后足利幕府建立的权力结构密切相关。

南北朝统一后的现实

1392年的南北朝统一,形式上为皇统分裂画上了句号,但这绝不意味着朝廷权威的恢复。恰恰相反,它使主导此次统一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权势达到顶峰,并决定性地确立了朝廷对幕府的从属地位 1。义满不仅晋升为太政大臣,君临公家社会之巅,更让其子义嗣享受亲王待遇,展现了近乎篡夺皇位的野心 2。义满对皇权的挑战,给朝廷刻下了深深的屈辱感与危机感,如何恢复皇室尊严,成为其后历代天皇的首要课题。后醍醐天皇建武新政的失败,以及随后长达近60年的内乱,已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威,甚至暴露出幕府有能力选择乃至创造天皇正统性的现实 1。

财政危机

使朝廷权威衰落更为严重的是其经济基础的崩溃。皇室的庄园——禁里御料,因全国性的战乱和守护大名的侵占(如“半济”政策)而接连丧失,朝廷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境 4。宫中祭祀、仪式的举行,乃至天皇自身的日常生活,都日益依赖于幕府及有势大名的献金 7。这种经济上的从属,严重制约了朝廷的政治独立性。特别是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将京都化为焦土,给皇室的财政基础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后花园天皇的继任者后土御门天皇驾崩之际,甚至因缺乏经费而无法举行葬礼,遗体在宫中停放长达40余日,这一前所未有的事态象征着当时皇室的穷困潦倒 9。在此状况下,朝廷几乎不可能发挥独立的政治力量。

不稳定的皇位继承

后花园天皇自身的即位,亦是危机中诞生的产物。1428年,第101代称光天皇在没有留下子嗣的情况下去世,后小松上皇与幕府为避免持明院统的血脉断绝,拥立了与皇统关系疏远的伏见宫家的彦仁王(即后来的后花园天皇)为继承人 11。后花园天皇与先帝称光天皇的血缘关系远隔八代以上,如此疏远的旁支继承皇位,是自奈良时代的光仁天皇以来,时隔658年的罕见特例 12。更有甚者,此次继承违背了南北朝统一时“两统迭立”的承诺(明德和约)精神,因此激起了旧南朝势力的强烈反抗,并直接引发了持续约60年之久的“后南朝”抵抗运动 12。

对于正统性如此不稳的后花园天皇而言,为自己的统治树立权威是当务之急。他在位期间所展现的积极政治介入,即作为“政治性天皇”的一面,并非单纯的个人品性问题,而是为了克服自身脆弱的立场、确立皇统正统性而采取的生存策略 13。一位拥有稳固权威和稳定财政基础的天皇,或许可以安于被动、仪式性的角色。然而,后花园天皇所处的环境,权威并非与生俱来,他必须作为主权者积极“行动”,亲自证明其存在的价值。这一点,与幕末时期天皇的权威被外部思想运动进行意识形态重构的情形,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第二节 通过政治介入恢复天皇权威

15世纪中叶,足利幕府的权威开始动摇,后花园天皇巧妙地利用朝廷的传统权威,积极介入政治舞台,试图恢复失落的皇权。其中最强有力的武器,便是重新启用天皇的命令——“纶旨”,特别是用以讨伐朝敌的“治罚纶旨”。

名为“治罚纶旨”的复活武器

正如您所指出的,对纶旨的政治性运用,构成了后花园天皇恢复皇权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治罚纶旨——这一由天皇宣布反叛者为“朝敌”并下令讨伐的极具威力的文书,在后花园天皇之前的约60年间从未被颁发过 14。天皇有意识地复活这一沉睡武器的最初案例,便是1438年的永享之乱。

此乱是镰仓公方足利持氏与将军足利义教之间对立的顶点。义教为确保讨伐持氏的正当性,请求后花园天皇颁发治罚纶旨 13。天皇应允的法理依据在于,持氏屡次做出蔑视朝廷权威的行为,例如不遵守改元规定,仍使用旧年号“正长”等 13。如此一来,幕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便被置于“反叛朝廷”的大义名分之下进行裁决。天皇以回应幕府请求的形式,再次彰显了自身权威即是国家最高法规。

嘉吉之变这一转机

正如您所指出的“幕府的军事失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便是1441年的嘉吉之变。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遭播磨守护赤松满祐暗杀,此乃前所未闻之事。失去将军的幕府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甚至连讨伐满祐的内部统一都难以达成 19。以管领细川持之为首的幕阁,为确保讨伐军的正统性,不得不恳请后花园天皇颁发治罚纶旨 13。

起初,朝廷内部认为这纯属武家内部私斗,赤松氏并非朝敌,因此对颁发纶旨持慎重态度 19。然而,此情此景正是后花园天皇发动皇权的绝佳时机。在幕府的再三请求下,纶旨草案得以拟定,但天皇对此并不满意,据传甚至亲自执笔,对草案进行了全面修改 13。这显示出,他并非被动地批准幕府的请求,而是基于天皇自身的意志与判断来赋予正统性,是一种极为主动的政治行为。此纶旨的颁布,使幕府终于获得了讨伐赤松的大义名分,得以展开军事行动 13。这一系列事件再次证明,天皇的命令,拥有驱动检非违使、侍所等公武暴力执行机构的强制力 20。

此过程凸显了公武关系中权力的非对称性与相互依存性。当幕府拥有强大领导力时(如义教政权时期),纶旨是作为推进权力斗争的强有力的“附加”工具被请求的,此时天皇的角色是“正统性赋予者”。而当幕府弱化时(如义教被暗杀后),纶旨则作为采取行动的“必要”前提被恳求,天皇的角色转变为“行动许可者”。后花园天皇权威的恢复,并非通过与幕府的对抗,而是通过成为危机中幕府不可或缺的伙伴,从而增加了其政治资本。他的权力与幕府的“需求”成正比增长,这与幕末时期皇权与幕府权力成“反比”增长的情形有着本质区别。

应仁之乱与权威的界限

1464年,后花园天皇让位成为上皇,其统治末期至下一代后土御门天皇在位期间,爆发了将国家一分为二的大乱——应仁·文明之乱。在这场空前的混乱中,天皇与上皇的权威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同时暴露无遗。东军统帅细川胜元与西军统帅山名宗全,都为宣示己方正统,而渴求获得天皇或上皇的院宣、纶旨。例如,根据今谷明的学说,胜元曾将后花园上皇意图中立的院宣,刻意“曲解”为讨伐西军的命令,并以此作为动员军队的手段 21。

这表明,天皇的权威作为“锦之御旗”仍具有巨大的象征价值。但另一方面,两军均无视天皇的停战命令,持续交战,京都因此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饱受战火蹂躏。这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幕府这一中央控制机构完全瘫痪的情况下,天皇的权威无论在象征意义上多么强大,若无实体军事力量的支撑,也无法抑制暴力本身 1。

第三节 作为政治宣言的文化与礼制复兴

后花园天皇恢复皇权的尝试,不仅体现在政治介入上,也积极地在文化与礼仪领域展开。这些并非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向天下昭示天皇才是正统权威与德性唯一持有者的高度政治性行为。

作为道德与文化模范的天皇

后花园天皇努力亲身实践为政者应有的典范。其中最著名的轶事,便是在长禄·宽正大饥荒期间,为劝谏沉溺于奢侈而罔顾民生的将军足利义政,而赠予其一首汉诗 21:

残民争采首阳薇 处处闭庐锁竹扉 诗兴吟酸春二月 满城红绿为谁肥 (残民争相采摘首阳山的蕨菜,家家户户闭门锁扉。此情此景令诗兴酸楚,在这阳春二月,满城的红花绿叶究竟是为谁而繁盛?)

22

此诗引用了古代中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蕨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描绘了饥荒中民众的苦难。并以结句质问,都城中盛开的花草究竟是为谁而美,以此痛切地批判了义政麻木不仁的政治姿态 13。由文化教养远超武家的天皇,从道德高地对将军进行规劝,这一行为是彰显皇权优越性的政治展演。天皇的这种姿态,也是对其父伏见宫贞成亲王在《椿叶记》中所阐述的理想天皇形象的实践 11。

朝廷仪式的复兴

尽管财政极度紧张,后花园天皇及其继任者后土御门天皇仍努力复兴一度中断的宫中仪式(朝仪) 28。后花园天皇亲自抄写并研究了建武新政时期后醍醐天皇所著的仪式书《建武年中行事》,并以此作为仪式复兴的典范 30。具体而言,有记录显示,应仁之乱后中断的元日、白马、踏歌三节会以及石清水八幡宫的临时祭等仪式都得以恢复 29。这些仪式的复兴并非单纯的怀旧。在战乱与下克上导致社会秩序崩溃的背景下,这是以可见的形式,向世人宣告朝廷才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正统礼仪与传统文化的唯一继承者,是秩序的源泉,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最后的敕撰和歌集

在后花园天皇的文化功绩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下令编纂了敕撰和歌集《新续古今和歌集》 12。这是继承自平安时代《古今和歌集》以来,由天皇敕命编纂和歌集的传统,也是“二十一代集”的收官之作。这一重申和歌最高权威在于天皇的事业,是对过去足利义满在文化领域挑战皇权的明确回应 34。它具有象征意义,表明天皇作为文化的赞助者和其价值的最终裁定者,依然君临天下。

复兴的严峻界限

然而,这些在文化与礼制复兴上的努力,始终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应仁之乱摧毁了京都的物质与经济基础,使朝廷财政彻底破产。其结果是,天皇一生一度的最重要仪式——大尝祭,在后土御门天皇之后,被迫中断长达220余年之久 26。这一事实如实地说明了后花园天皇恢复皇权的尝试所能达到的极限。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恢复了皇室的“权威”与“尊严”,却未能夺回支撑这一切的“权力”的物质基础。


第二部 作为新国家核心的天皇:幕末与明治维新

本章旨在分析19世纪的皇权复兴。本章将论证,这一时期的运动是由外部压力、激进的新思想,以及旨在彻底推翻而非改革现有体制的势力联合所推动的,其动力机制与室町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二节 幕府权威的崩溃

江户幕府看似坚如磐石的统治体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因内外因素而逐渐,并最终迅速地走向崩溃。在此过程中,天皇与朝廷再次浮出水面,成为政治的中心。

光格天皇的挑战(尊号一件)

正如您所指出的,光格天皇作为幕末皇权复兴的重要先驱,其存在不容忽视。他的治世,在德川幕府对朝廷的控制尚且稳固的时代,展现出恢复皇权的明确意志,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象征性事件便是“尊号一件” 38。

光格天皇因后桃园天皇无子,而从皇统疏远的旁支闲院宫家即位。其出身与后花园天皇相似,可能也因此感受到了强化自身正统性的必要 41。他计划向自己并未即位的生父典仁亲王,赠予通常授予退位天皇的“太上天皇”尊号 38。此举是对严格规定天皇及公家行为的幕府基本法《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所建立的秩序的正面挑战 44。

以老中松平定信为首的幕府,以“无先例可循,不可为未即位者上皇号”的朱子学名分论为由,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 40。据说,定信的真实意图在于,防止一旦开了此例,将军德川家齐的生父一桥治济也会要求“大御所”称号,从而干预幕政 40。经过长达五年的朝幕交涉,天皇最终被迫放弃要求,幕府则处罚了主导此事的公卿 39。此事件一方面显示了幕府的强权,另一方面也在朝廷与幕府间留下了深刻的裂痕,预示着朝廷自我主张的开端 40。

在尊号一件的同时,光格天皇也积极致力于恢复朝廷仪式。在重建因天明大火烧毁的内里时,他展现出强烈意愿,部分恢复了平安时代的样式 48。此外,他还复兴了如石清水八幡宫、贺茂神社的临时祭等已中断数百年的仪式 52。这些活动,与尊号一件一脉相承,都是从文化、礼仪层面提升天皇权威的政治意图的体现。

黑船与致命的敕许请求

对德川幕府而言的“军事失败”,并非嘉吉之变那样的内乱,而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即1853年佩里率领的黑船来航 54。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国难,老中首座阿部正弘采取了幕府建立以来极为罕见的措施。他不仅向全国诸大名征求意见,更让一直独揽外交大权的幕府,就条约签署一事向朝廷报告,并请求其许可(敕许) 55。

这对幕府而言是致命的失策。请求敕许的行为本身,就等同于幕府亲自承认了国家的最终决策权在于天皇。而孝明天皇是坚定的攘夷论者,他拒绝给予敕许 57。尽管如此,大老井伊直弼在英法军事威胁面前,于1858年在未获敕许的情况下,签署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违敕调印) 57。这一刻,幕府因自己创造的逻辑,而自陷于可能成为违背天皇意愿的“朝敌”的境地。由此,政治与道德的制高点完全转移至朝廷一方,为全国的尊王攘夷运动火上浇油 59。

从“尊王攘夷”到“讨幕”

最初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尊崇天皇,驱逐外夷)。这一思想虽然批判幕府,但并非旨在推翻幕藩体制本身 60。然而,当萨摩藩和长州藩分别在萨英战争(1863年)和下关战争(1863-64年)中亲身体验到西方列强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后,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 61。

他们认识到,在现行幕府体制下,实现“攘夷”的目标是绝无可能的 63。要真正保卫日本免受外国威胁,实现富国强兵,唯一的道路便是推翻落后的幕府(讨幕),在天皇之下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新国家 62。正是“攘夷”这一手段的挫败,导致了“讨幕”这一最终目标的逻辑必然。这一意识形态的转变,是决定明治维新的革命性时刻。

第二节 作为新国家终极主权者的天皇

通过幕末的动乱,天皇的地位从单纯的权威源泉,转变为国家唯一正统的主权者。在这一过程中,孝明天皇的坚定意志与明治天皇这一新象征的诞生,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孝明天皇与对幕府的拒绝

第121代孝明天皇是一位热忱的攘夷论者,对幕府的开国政策始终持反对态度 55。他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了反幕府势力的精神支柱。孝明天皇本人并不希望推翻幕府,其立场更接近于朝廷与幕府应协调一致共赴国难的“公武合体” 65。他始终希望将攘夷的执行委托给幕府,并强烈期盼其实现 65。然而,当他看到幕府无法满足其期望时,不满便表现为反幕府的言行,结果助长了萨摩、长州等激进雄藩的势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将激进的长州藩逐出京都的“八月十八日政变”及“禁门之变”,正是由他最为信赖、视为公武合体伙伴的德川庆喜及会津、萨摩藩所主导的,这符合孝明天皇的意愿 65。然而,这也意味着,天皇的意向,成为了旨在讨幕的势力所面临的最大障碍 69。

革命的工具

1866年末,孝明天皇骤然驾崩,年幼的明治天皇即位,局势随之急转直下。以岩仓具视等为首的讨幕派公家,与萨摩、长州两藩勾结,以幼帝之名断然实行革命。其决定性手段,便是1867年10月下达给萨长两藩的“讨幕密敕” 71。此密敕指名道姓地将德川庆喜断为“贼臣”,下令讨伐,为武力倒幕赋予了终极的正当性 74。尽管因大政奉还而一度看似失效,但对讨幕派而言,它始终是随时可以将幕府指定为“朝敌”的王牌 74。

锦之御旗的力量

最终,在1868年1月的鸟羽·伏见之战中,天皇权威的巨大力量得以彰显。以萨长为中心的新政府军,在战场上高高举起了朝廷下赐的“锦之御旗” 71。这面以金线绣有日轮月轮的旗帜,标志着新政府军是天皇的官方军队(官军)。

锦之御旗的出现,其心理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许多原先将此战视为“萨长与德川家的私斗”的幕府方士兵,在意识到自己已成为向天皇拔刀相向的“朝敌”这一事实后,备受冲击,战意顿失 71。总大将德川庆喜本人,在得知自己被定为朝敌后,也放弃抵抗,从大坂城逃往江户 74。由此,幕府军全线崩溃,戊辰战争的胜负大局已定。这一事件雄辩地证明,在幕末这一新的意识形态空间里,天皇的象征权威,拥有足以凌驾于军事力量本身的决定性力量。


第三部 比较分析:战术的相似与世界的歧异

本章将整合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分析,直接验证您所提出的假说。本章将阐明,室町时代与幕末的皇权复兴运动,在战术层面存在显著的相似性,但其背后的世界观、目的及结果,则存在根本性的断裂。

第三节 连续性的承认(“内在同一性”)

首先,有必要确认您所指出的“内在同一性”的合理性。后花园天皇与幕末的天皇们,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所运用的政治战术,确实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两者都巧妙地将文化与仪礼的复兴作为权威的源泉加以利用。后花园天皇下令编纂《新续古今和歌集》,并致力于恢复中断的朝廷仪式,这些都是为了彰显天皇作为文化正统继承者的行为 30。同样,光格天皇也复兴了石清水、贺茂神社的临时祭,并试图以古制重建内里,通过复兴礼仪来提升皇室的尊严 52。这是一种共通的战略:当朝廷在政治、军事上被边缘化时,便在文化领域寻求其存在意义,并以此为基础重建政治权威。

第二,两者都将幕府的危机状况视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良机。后花园天皇利用将军义教被暗杀的嘉吉之变所造成的幕府权力真空,通过颁发治罚纶旨来行使其政治影响力 13。而幕末的朝廷,则彻底利用了幕府在面对黑船来航这一空前国难时束手无策、权威扫地的失败,从而夺取了政治主导权 54。幕府的失败,相对地提升了天皇的权威,这一力学现象在两个时代都共同存在。

而最显著的相似之处,在于第三点——使用“朝敌”宣告这一终极武器。后花园天皇应幕府的请求,将赤松氏等人指为“朝敌”,从而赋予了讨伐的正当性 13。幕末的朝廷则通过讨幕密敕,将德川幕府本身断为“朝敌”,使其覆灭正当化 72。两个时代的为政者都深知,将违背天皇意愿者宣布为国家公敌的“纶旨”或“敕命”,在社会层面上消灭政敌、为军事行动提供正当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力。

从这些方面可以确认,您所洞察的观点是准确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天皇制度所持有的、可反复使用的政治工具箱,在危机时刻被一再启用。

第四节 根源性的断裂(“断裂”)

然而,在这些战术相似性的背后,存在着一道分隔两个时代的巨大断裂。其差异遍及世界观、权力基础、社会结构乃至最终目的等所有层面。

“敌人”的性质与纶旨的目的

最决定性的差异在于,纶旨将谁定义为“敌人”,其目的又是什么。后花园天皇颁发的治罚纶旨,始终是基于幕府的请求,旨在讨伐幕府的政敌 13。他的行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赋予幕府最高的正统性,来

巩固和维持现存的公武二元体制。他扮演的是这一体制最高位的“裁决者”。

与此相对,幕末朝廷颁发的讨幕密敕,其矛头直指德川幕府本身 74。其目的在于

从根本上摧毁、推翻公武二元体制。明治天皇是为旧体制的毁灭与新体制的创造提供正当性的“革命的象征”。后花园天皇是现有秩序的守护者,而明治天皇则被拥立为该秩序的破坏者。

权力基础:象征性权威 vs. 国民性联合

后花园天皇的权力几乎完全是象征性的,其源泉在于古老的传统和他本人的政治手腕。他既无直属军队,财源也已枯竭 6。他的权威,仅在幕府或守护大名需要并尊重它时才有效。

另一方面,幕末的天皇,是强大的军事同盟(萨长同盟)与广泛的意识形态运动(尊王攘夷)的顶点。其支持基础,不仅限于大名、公家等旧精英阶层,更延伸至吉田松阴所称的“草莽崛起”——超越身份秩序的新政治主体,即“志士”与“草莽” 75。天皇不再仅仅是传统权威的化身,而成为了可称为近代民族主义萌芽的巨大能量的焦点。

政治社会背景:封建危机 vs. 国民危机

后花园天皇所面临的危机,终究是国内的、封建武家社会内部的权力斗争 76。无论是嘉吉之变还是应仁之乱,都未曾威胁到日本的国家主权本身。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幕末的皇权复兴,是由西方帝国主义这一关乎存亡的外部威胁所引发,并为其性质所规定 54。开国带来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了黄金外流、国内市场混乱等严重的经济后果,催生了广泛的社会不安 78。尊王攘夷运动的最终目标,并非仅仅是重组国内的权力平衡,而在于

创造一个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的近代统一国家。这并非封建秩序的危机,而是未来国民国家存亡的危机。

最终归结:体制的强化 vs. 体制的破坏

这些差异,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决定性不同。后花园天皇努力的成果,仅止于在现有公武二元体制框架内,皇室威望的一时恢复。他去世后,在应仁之乱的泥潭中,朝廷的权威再度跌落谷底,而体制本身未发生任何改变,径直滑入了战国时代。

幕末皇权复兴所带来的结局,则是德川幕府的彻底覆灭、封建制度的解体(废藩置县),以及基于天皇亲政(王政复古)与祭政一致理念的中央集权近代国家的创立 80。这是一场伴随着旧体制的毁灭与全新国家体制创造的、真正的“维新”。

下方的比较表清晰地展示了这些战术上的相似性与结构上的断裂。

表1:皇权复兴之比较分析

特征后花园天皇 (室町时代)光格、孝明、明治天皇 (江户时代末期)
幕府的危机足利义教被暗杀 (嘉吉之变)黑船来航、不平等条约的签署
政治手段治罚纶旨讨幕密敕
被指为“朝敌”者幕府的内部对立者 (如赤松氏)德川幕府本身
天皇的主要同盟者幕府自身、与敌对立的守护大名萨摩、长州藩、下级武士 (志士)、草莽
思想背景儒家正统君主论、皇室传统国学、水户学、尊王攘夷、国民国家思想
文化与礼制事业《新续古今和歌集》、朝仪的部分复兴古代仪式的复兴、内里的复古式营建
朝廷财政极度不稳定,依赖幕府与大名的献金初期困窘,后由雄藩、新政府提供财源
最终结果公武二元体制内权威的一时恢复幕府的覆灭与中央集权近代国家的创立

如此表所示,两者虽使用着相似的工具,却是在完全不同的历史舞台上,为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战。


结论

本文验证了关于后花园天皇与幕末天皇权威复兴举措中存在“内在同一性”的假说。分析结果表明,此假说因其准确捕捉到天皇这一政治存在在历史上所运用的战略的重复性,而应得到高度评价。以文化、礼仪投射权威,利用幕府危机进行政治介入,以及通过纶旨宣告“朝敌”,这三大战术确实是贯穿两个时代的共同模式。

然而,这种战术层面的“连续性”,并不能掩盖分隔两个时代的结构性、思想性“断裂”之深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历史断层。决定此断裂的,是斗争目的及其背后世界观的根本差异。

后花园天皇的斗争,始终是在中世纪公武二元体制这一既有框架内部进行的。他的目的,在于通过支持弱化的幕府,并重申自己作为其最高权威的地位,来“巩固”濒于崩溃的秩序。他是中世纪日本封建世界里的最高“裁决者”。

与此相对,幕末天皇所象征的运动,其目的在于“摧毁”公武二元体制本身,并创造一个全新的国民国家。这超越了国内权力斗争的范畴,是一场由应对西方帝国主义这一全球性威胁的原始民族主义所驱动的革命。幕末的天皇,被拥立为构建这一新日本世界观的“核心”。

综上所述,后花园天皇的行动,代表了中世纪二元政治体系中,天皇所能发挥的最为巧妙且积极的权力运用的极致。而幕末天皇们的行动,则是催生该体系彻底毁灭与近代日本诞生的催化剂。连续性或许能在乐谱的音符中找到,但断裂,则存在于所奏响的音乐本身的旋律、和声,及其所带来的一切历史意义之中。

Works cited

  1. 室町時代の天皇,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www9.wind.ne.jp/fujin/rekisi/nob/nobu5.htm
  2. 室町幕府の成立とその政治 1.南北朝の合体 (1)南朝勢力(九州)の衰退 ①九州探題今,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myrica.co.jp/wp-content/uploads/ced1f4563344bbcca7dd6704422c3608-1.pdf
  3. 後醍醐天皇 天皇一覧/ホームメイト - 刀剣ワールド,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touken-world.jp/tips/77274/
  4. 室町幕府と﹁武家伝奏﹂・禁裏小番 - 学習院大学学術成果リポジトリ,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glim-re.repo.nii.ac.jp/record/4112/files/kinsei_5_43_96.pdf
  5. 横田荘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A8%AA%E7%94%B0%E8%8D%98
  6. 日本史の法哲学(人の巻) - Kobe University,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da.lib.kobe-u.ac.jp/da/kernel/81010635/81010635.pdf
  7. 天皇の代替わりをめぐって - ―比較憲法の視点から一 - 熊本学園大学 学術文化部,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gkbn.kumagaku.ac.jp/research/fa/files/2020/03/84a98d49ede7e47175638b96a37c4ddb1.pdf?file=2020/03/84a98d49ede7e47175638b96a37c4ddb1.pdf
  8. 第5章 武家社会の成長 1.室町幕府の成立,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s4ab537c0a8ca60f0.jimcontent.com/download/version/1589208194/module/7619841281/name/pdf%E7%AC%AC05%E7%AB%A0%E4%B8%AD%E4%B8%9616-28%EF%BC%88%E5%AE%A4%E7%94%BA%E5%B9%95%E5%BA%9C%EF%BC%89.pdf
  9. 後土御門天皇と応仁の乱日本音楽の伝説,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heianokina/entry-12684876988.html
  10. 後土御門天皇(ゴツチミカドテンノウ)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E%8C%E5%9C%9F%E5%BE%A1%E9%96%80%E5%A4%A9%E7%9A%87-65311
  11. 後花園天皇|国史大辞典・日本人名大辞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1107
  12. 後花園天皇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
  13. 戦国時代の貧乏天皇 政治的な天皇=後花園天皇,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kyoto-be.ne.jp/rakuhoku-hs/mt/education/pdf/social0_16.pdf
  14. 20170622 『戦国大名と天皇』 今谷明 第一章 治罰綸旨,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plwk.wordpress.com/2017/06/22/20170622-%E6%88%A6%E5%9B%BD%E5%A4%A7%E5%90%8D%E3%81%A8%E5%A4%A9%E7%9A%87-%E4%BB%8A%E8%B0%B7%E6%98%8E/
  15. 足利義教「籤(くじ)引き将軍」は万人恐怖の独裁者だったのか? – Guidoor M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guidoor.jp/media/ashikaga-yoshinori/
  16. 後花園天皇の綸旨 天皇と室町幕府の権威は補完的 嘉吉の乱の学問的論点Ⅳ【研究者と学ぶ日本史】 - YouTube,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DZPlGuPRk
  17. 第百二代後花園(ごはなぞの)天皇!皇后八幡神社のブログ,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ameblo.jp/kougou-hachiman/entry-12879710393.html
  18. 永享の乱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0%B8%E4%BA%AB%E3%81%AE%E4%B9%B1
  19. 嘉吉の乱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98%89%E5%90%89%E3%81%AE%E4%B9%B1
  20. 室 町 ・ 戦国期の天皇裁判権とふたつの官僚制,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rekihaku.repo.nii.ac.jp/record/254/files/kenkyuhokoku_178_11.pdf
  21. 後花園天皇(ゴハナゾノテンノウ)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65784
  22. 後花園天皇 - Wikiquote - ウィキクォート,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quote.org/wiki/%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
  23. 歴代天皇御製ご紹介 後花園天皇 28思ひつくまま書き記す,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kotodama-1606/entry-12114688196.html
  24. 無題 後花園天皇 殘民爭採首陽薇 - BIGLOBE,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5a.biglobe.ne.jp/~shici/shi4_08/jpn249.htm
  25. 足利義政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B6%B3%E5%88%A9%E7%BE%A9%E6%94%BF
  26. 後花園天皇と足利義政日本音楽の伝説,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heianokina/entry-12684268304.html
  27. 中世における正統観〜南北朝期の政治思想 - CORE,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core.ac.uk/download/595383070.pdf
  28. 第102代、後花園天皇 後山国陵(ごはなぞのてんのう のちのやま …,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syenron1/entry-12641496822.html
  29. 第103代 後土御門天皇 - 山の辺の道 散策 ガイド,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kuwa.com/ten103.html
  30. 朝儀復興者とは? 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 Weblio辞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weblio.jp/content/%E6%9C%9D%E5%84%80%E5%BE%A9%E8%88%88%E8%80%85
  31. 建武年中行事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B%BA%E6%AD%A6%E5%B9%B4%E4%B8%AD%E8%A1%8C%E4%BA%8B
  32. 祭典行事 - 石清水八幡宮,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iwashimizu.or.jp/event/
  33. けふの歴代天皇御製 後花園天皇 1思ひつくまま書き記す,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ameblo.jp/kotodama-1606/entry-11829678951.html
  34. 紀光清と勅撰和歌集 99号 - 八幡の歴史を探究する会,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yrekitan.exblog.jp/31376520
  35. 新嘗祭|国史大辞典・日本大百科全書・世界大百科事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2265
  36. 飛鳥時代末期から平安時代中期まで。 第四 〇代天武天皇から第六〇代醍醐天皇までの時代です。,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kogakkan.repo.nii.ac.jp/record/221/files/%E5%A4%A7%E5%98%97%E7%A5%AD%E3%81%AE%E6%AD%B4%E5%8F%B2.pdf
  37. [ID:143134] 【解説】大嘗会雑記 : 資料情報研究資料・収蔵品データベース,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jmapps.ne.jp/kokugakuin/det.html?data_id=143134
  38. kotobank.jp,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0%8A%E5%8F%B7%E4%B8%80%E4%BB%B6-90592#:~:text=%E6%B1%9F%E6%88%B8%E5%BE%8C%E6%9C%9F%EF%BC%8C%E5%85%89%E6%A0%BC%E5%A4%A9%E7%9A%87,%E3%81%AB%E6%8B%92%E5%90%A6%E3%81%95%E3%82%8C%E3%81%9F%E4%BA%8B%E4%BB%B6%E3%80%82
  39. 尊号事件(ソンゴウジケン)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0%8A%E5%8F%B7%E4%BA%8B%E4%BB%B6-555836
  40. 尊号一件(そんごういっけん)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0%8A%E5%8F%B7%E4%B8%80%E4%BB%B6-90592
  41. 1. 天皇の明治維新 - 原 武史 - トイビト,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toibito.com/toibito/articles/%E5%A4%A9%E7%9A%87%E3%81%AE%E6%98%8E%E6%B2%BB%E7%B6%AD%E6%96%B0
  42. 光格天皇|国史大辞典・世界大百科事典・日本人名大辞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134
  43. 1091夜 『幕末の天皇』 藤田覚 − 松岡正剛の千夜千冊 - イシス編集学校,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1000ya.isis.ne.jp/1091.html
  44. 尊号一件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0%8A%E5%8F%B7%E4%B8%80%E4%BB%B6
  45. 光格天皇を怒らせた「尊号一件」 - 幕末島津研究室,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yasukawa1953.net/posts/55259833/
  46. 尊号一件における 朝幕間交渉ルートと内慮,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aseda.repo.nii.ac.jp/record/58476/files/Shikan_179_10.pdf
  47. 尊号一件 松平定信を悩ませた光格天皇と将軍家斉 【日本史ミニ知識】 - YouTube,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mN8qJJUUs
  48. 古制の復興内裏について―近世の内裏―一般財団法人 京都宮廷文化研究所,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yoto-kyuteibunka.or.jp/column/914/
  49. 近世内裏の生活空間と儀式空間に関する研究,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21760507/21760507seika.pdf
  50. 寛政度内裏における復古様式の企画・設計過程に関する観究,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www.jusoken.or.jp/pdf_paper/2006/0519-0.pdf
  51. 寛政〜文化期の皇位継承過程と光格天皇 - researchmap,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researchmap.jp/kazuki-s23/published_papers/42062349/attachment_file.pdf
  52. ja.wikipedia.org,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5%89%E6%A0%BC%E5%A4%A9%E7%9A%87#:~:text=%E3%81%BE%E3%81%9F%E3%80%81%E4%B8%AD%E5%BE%A1%E9%96%80%E5%A4%A9%E7%9A%87%E7%B3%BB,%E3%81%AE%E5%BE%A9%E6%97%A7%E3%81%AB%E5%8A%AA%E3%82%81%E3%81%9F%E3%80%82
  53. 光格天皇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5%89%E6%A0%BC%E5%A4%A9%E7%9A%87
  54. 大政奉還/徳川慶喜|ホームメイト - 刀剣ワールド,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touken-world.jp/tips/11127/
  55. 明治維新:近代国家への歩みnippon.com,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nippon.com/ja/views/b06902/
  56. 第121代「孝明天皇」|20人の天皇で読み解く日本史Discover Japanディスカバー・ジャパン,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discoverjapan-web.com/article/50820
  57. 日米修好通商条約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7%B1%B3%E4%BF%AE%E5%A5%BD%E9%80%9A%E5%95%86%E6%9D%A1%E7%B4%84
  58. 日米修好通商条約/ホームメイト - 刀剣ワールド,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touken-world.jp/tips/11120/
  59. 朝廷から大奥へ…歴史の渦に巻き込まれた和宮親子内親王。「降嫁」で何が起きなかったか,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intojapanwaraku.com/rock/culture-rock/153279/
  60. 尊王攘夷運動|世界大百科事典・国史大辞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1829
  61. 「尊王攘夷」運動充斥着恐怖活動楊庭輝 - 獨立媒體,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1021
  62. 尊王攘夷運動テーマ解説中高生のための幕末・明治の日本の歴史事典,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kodomo.go.jp/yareki/theme/theme_03.html
  63. 尊王攘夷とは何? 今さら聞けない幕末の政治運動についてチェック【親子で歴史を学ぶ】,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hugkum.sho.jp/198513
  64. 尊王攘夷運動(そんのうじょういうんどう)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0%8A%E7%8E%8B%E6%94%98%E5%A4%B7%E9%81%8B%E5%8B%95-90661
  65. 八月十八日の政変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5%AB%E6%9C%88%E5%8D%81%E5%85%AB%E6%97%A5%E3%81%AE%E6%94%BF%E5%A4%89
  66. 野澤道生の日本史ノート解説 コラム 頂いた質問から(21)『公武合体論であった薩摩藩は、なぜ倒幕派になったのか』,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nozawanote.g1.xrea.com/04column/column71.html
  67. 幕末維新のキーパーソン・孝明天皇と正宗/ホームメイト - 刀剣ワールド,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touken-world.jp/tips/7154/
  68. 考えごと日記 その36 「孝明天皇と徳川慶喜の信頼関係とは?」|hohoemi - note,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note.com/hohoemi510/n/ncd1753149faf
  69. 「尊皇攘夷」は薩長テロリストのキャッチフレーズにすぎない三流 …,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diamond.jp/articles/-/111468?page=2
  70. 長州征伐、将軍・家茂の辞表、孝明天皇、条約勅許、薩長同盟、Japan-US Encounters 日米交流,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japanusencounters.net/ratification.html
  71. 鳥羽・伏見の戦いを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勝敗の決め手や戦後の出来事も【親子で歴史を学ぶ】,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hugkum.sho.jp/405847
  72. 戊辰戦争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88%8A%E8%BE%B0%E6%88%A6%E4%BA%89
  73. 実は両者ミスだらけ?本当はこうだった「鳥羽伏見の戦い」勝利の影に隠れた意外な真相とは,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intojapanwaraku.com/rock/culture-rock/160353/
  74. 鳥羽・伏見の戦い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B3%A5%E7%BE%BD%E3%83%BB%E4%BC%8F%E8%A6%8B%E3%81%AE%E6%88%A6%E3%81%84
  75. 組織論で読み解く 江戸時代(4) - 法政大学 学術機関リポジトリ,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hosei.ecats-library.jp/da/repository/00009279/12_keiei_47-3_enta_oagwa.pdf
  76. 室町幕府の政治体制と守護大名の勢力 - 歴史の教室,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yamatostudy.com/japan/japan-medieval/muromachi/muromachi-government-daimyo/
  77. 中学校社会 歴史/室町時代 - Wikibooks,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books.org/wiki/%E4%B8%AD%E5%AD%A6%E6%A0%A1%E7%A4%BE%E4%BC%9A_%E6%AD%B4%E5%8F%B2/%E5%AE%A4%E7%94%BA%E6%99%82%E4%BB%A3
  78. 幕末・明治の財政と複式簿記 - 大東文化大学,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daito.ac.jp/research/laboratory/cr_att/0015/40171_350995_010.pdf
  79. 日本史B下,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s://www.edu-network.jp/download/%EF%BD%BB%EF%BE%9D%EF%BE%8C%EF%BE%9F%EF%BE%99(157512_11).pdf
  80. 日治时期日本神道在台湾的传播与局限,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dyyjy.zjgsu.edu.cn/show.asp?cid=523
  81. 17—19世纪日本的皇权主义思想 - 中国历史研究院, accessed June 14, 2025, http://hrczh.cass.cn/sxqy/sjs/202303/t20230317_5635302.shtml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