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天皇“中兴之英主”称号考证
最近和人讨论到日本天皇为何没有篡位问题,我的意见是,日本天皇即使在幕府时期,也没有完全丧失权力,多次反扑,镰仓幕府有后醍醐,室町幕府有后花园,德川幕府有光格、孝明直到明治维新。对于后花园天皇,国内文章介绍不多,但是日文维基中有中兴之英主的说法,可备一考。最近Gemini2.5pro也申请下来了,于是让Gemini爬梳日本方面的材料,写了这篇小文。
序论:后花园天皇与“中兴之英主”的称号
A. 后花园天皇的时代背景与“中兴之英主”这一评价的提示
后花园天皇(1428年-1464年在位)是日本历史上动荡的室町时代的一位君主 1。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中,他被冠以“中兴英主”的称号,这一评价尤为引人注目 2。例如,《朝日日本历史人物事典》中,今谷明指出,后花园天皇是在足利义满试图篡夺皇位之后,成功恢复皇权的“中兴英主”,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3。本报告旨在基于现有的日文研究资料,对后花园天皇之所以获得此称号的原因和历史依据进行深度分析。
B. 本报告的构成与分析视角
本报告将首先回顾后花园天皇即位前皇室所面临的危机,其次探讨其即位过程、执政期间的关键举措,最后分析后世对其功绩的评价。本报告的分析视角并非将“中兴”理解为恢复古代天皇的绝对专制权力,而是在室町时代特有的权力结构下,对皇室的社会关联性、道德权威以及王朝稳定性的重新确立和强化。
第一部:皇室的危机 – 后花园天皇以前的时代状况
A. 南北朝动乱的遗产与皇权结构性弱化
14世纪的南北朝动乱(1336年-1392年)是导致皇权急剧衰落的首要因素 4。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立,不仅分裂了国家,更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威。足利幕府的崛起及其对皇位继承的操纵——例如支持北朝——从根本上动摇了天皇作为国家唯一神圣统治者的传统观念 4。正如相关研究所指出的,幕府拥立对立的皇室分支,“直接损害了天皇传统的单一权威性” 4。
此外,皇室在经济上也陷入困境,日益依赖幕府的财政支持 4。例如,后光严天皇时期的禁里御料(皇室直辖领地)规模有限 9,皇室财政基础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这种经济上的窘迫甚至影响到皇室的基本运作,例如后花园天皇的继任者后土御门天皇去世后,因缺乏经费而导致葬礼迟迟无法举行 5。
B. 足利义满试图染指皇位及其影响
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一系列举动,被普遍视为皇室威望跌至谷底的标志性事件,也构成了后花园天皇“中兴”叙事的重要背景 2。有观点认为,后花园天皇的功绩之一在于,在足利义满试图篡夺皇权之后,“恢复了皇室的权威” 2。义满接受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称号,以及其日常行为举止,都被认为是僭越皇权的行为 4。
C. 室町幕府的权力结构与社会不安
室町时代的政治体制特征在于守护大名(地方军事长官)势力的急剧膨胀,他们常常挑战中央幕府的权威 6。有研究指出,“随着守护大名权力的增强,幕府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了战国时代的到来” 6。同时,社会动荡频发,农民起义(土一揆)此起彼伏 1,整个社会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后花园天皇在位期间,各地爆发的“土一揆” 1 以及1428年的“正长土一揆”(农民要求免除债务的暴动)7 都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体现。
D. 皇权衰退的复合性因素与“中兴”期待感的酝酿
皇权衰退并非仅仅是幕府势力压迫的结果,皇室内部的继承问题(如称光天皇无嗣而终 1)以及朝廷未能有效调整其经济基础(对日益萎缩的庄园经济的依赖),也是重要的内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营造了一种深刻的危机感。
具体而言,南北朝的长期对立首先打破了皇统的单一正统性 4。足利幕府利用这一局面,成为实际上的权力掌控者 4。足利义满的种种行为 2,更是将皇室的权威推向了象征性的最低点,甚至构成了对其存续的威胁。与此同时,皇室内部也面临着如称光天皇无嗣而终的危机 1,这直接威胁到既有的持明院统的延续。皇室经济基础的持续萎缩 9,进一步削弱了其独立性和行动能力。外部压力、内部脆弱性与财政困境的交织,使得皇室机构在当时被认为极度不堪一击。在经历了义满的野心所带来的冲击之后,这种脆弱性自然会在朝廷贵族乃至部分重视传统的武士阶层中,催生出对“中兴”的渴望——这种“中兴”未必是恢复绝对权力,但至少是恢复皇室的尊严、稳定以及皇统的稳固延续。后花园天皇在这一背景下以非同寻常的方式继承皇位 2,为人们将这种期望投射于其身提供了契机。
第二部:后花园天皇的即位与治世的困难
A. 异例的皇位继承:伏见宫血统的登极
后花园天皇的即位本身就极具特殊性。称光天皇去世时未留下子嗣,后花园天皇(彦仁亲王)作为旁系的伏见宫成员被选中继承大统 1。其父为伏见宫贞成亲王,是北朝崇光天皇的曾孙 1。这次皇位继承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这是数个世纪以来(据研究称,自孝谦天皇传位给光仁天皇以来,时隔658年 2),皇位首次传给如此疏远的皇族旁支,从而确保了皇统的延续 2。其父贞成亲王对此深感欣慰,认为皇位回归崇光院一系的嫡流,并著《椿叶记》以训诫新天皇修养君德 1。确保王朝的延续,是后花园天皇被视为“中兴之英主””的基础性原因之一。
B. 治世初期的挑战:上皇院政与频发的动乱
后花园天皇即位之初的数年,处于后小松上皇的院政之下 1。他所继承和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
- 永享之乱 (1438年): 镰仓公方足利持氏的叛乱 1。
- 嘉吉之变 (1441年): 将军足利义教遭赤松满祐暗杀 1。
- 各地频发的土一揆: 1。
- 宽正大饥荒 (1459年-1461年): 1。
可以说,后花园天皇的整个统治时期都伴随着持续的危机,这为他积极介入政治创造了客观条件。正如史料所载,“称其为生于乱世之天皇,洵不为过” 8。
表1:后花园天皇在位期间主要年表
年份 (公历/日本年号) | 主要事件 | 简要描述/天皇的行动 | 相关资料 |
---|---|---|---|
1428年 (正长元年) | 即位 | 称光天皇无嗣而崩,伏见宫彦仁亲王(后花园天皇)作为后小松上皇犹子继承皇位。 | 1 |
1428年-1433年 | 后小松上皇实行院政 | 天皇在位初期,政务由上皇主导。 | 1 |
1438年 (永享十年) | 永享之乱 | 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反叛。天皇应将军足利义教请求,下达讨伐足利持氏的纶旨,指其为“朝敌”。 | 1 |
1441年 (嘉吉元年) | 嘉吉之变 | 将军足利义教被赤松满祐暗杀。幕府请求天皇下旨讨伐赤松氏,天皇最初犹豫,后亲自修改诏书草案并颁布。 | 1 |
1459年-1461年 | 宽正大饥荒 | 全国性大饥荒。天皇作汉诗表达对民众苦难的关切,并委婉批评将军足利义政的奢侈行为。 | 1 |
1428年-1464年 | 各地土一揆频发 | 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等社会动荡时有发生。 | 1 |
1464年 (宽正五年) | 让位 | 将皇位让与其子后土御门天皇,开始实行院政。 | 1 |
1467年 (应仁元年) | 应仁之乱爆发 (退位后) | 天皇退位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应仁之乱。 | 1 |
1470年 (文明二年) | 驾崩 | 于战乱中的临时御所泉殿因中风驾崩,享年五十二岁。 | 1 |
C. 应仁之乱的序章与朝廷的无力感
尽管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爆发于后花园天皇退位之后 1,但在其统治晚期,不断升级的冲突和幕府权力的衰弱,已经为这场大规模内乱埋下了伏笔。必须承认的是,在军事实力方面,天皇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朝廷几乎不被寄予任何期待” 8。
D. 父亲贞成亲王的角色与皇统意识的再构建
后花园天皇的父亲贞成亲王(后来的后崇光院)在其不寻常的继位过程中,以及在其统治初期合法性的塑造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贞成亲王所著的《椿叶记》1,不仅仅是一部道德箴言集,更是一份政治宣言,强调了崇光天皇一系“正统”的回归,从而主动构建了围绕后花园天皇统治的“中兴”叙事。
后花园天皇的继位因其血缘关系的疏远而显得极不寻常 1,这需要强有力的合法性论述。其父贞成亲王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史料记载,贞成亲王对皇位“回归崇光院流之嫡流”深感欣慰,并“期望此系能长久传承于子孙后代” 1。为此,他撰写了旨在“涵养天皇君德”的《椿叶记》1。这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教诲,更是一个旨在巩固这一新皇统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工程。久水俊和等学者的研究 13 关注“围绕后花园天皇的皇统解释”,特别是“贞成亲王的京中伏见御所以及尊号宣下”,以及“室町时代的皇统意识——以后光严院流后花园天皇的诞生为中心”。这些学术焦点凸显了当时如何构建和认知这一皇统的重要性。因此,贞成亲王的行为和著述,对于将后花园天皇的继位塑造为一次名正言顺的回归和更具合法性的持明院系统分支的复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中兴英主”的叙事奠定了基础。这种由其父主动进行的“皇统意识”塑造,是“中兴”叙事中一个重要且可能被低估的因素。
第三部:“中兴之英主””としての后花园天皇 – 行动与影响
A. 皇威的积极发挥:“政治性天皇”
后花园天皇被认为是“一位非常具有政治性的天皇”,与那些仅仅是时局旁观者的前辈们截然不同 8。他积极运用天皇的传统权力,最突出的表现是颁布纶旨(天皇的命令):
- 永享之乱 (1438年): 应将军足利义教的请求,天皇颁布了“讨伐纶旨”,将镰仓公方足利持氏指为“朝敌”(朝廷的敌人)。其理由是足利持氏对朝廷多有不敬,例如未在新天皇(后花园天皇)即位时派遣祝贺使者,以及在改元“永享”后仍使用旧年号“正长”等 8。这为幕府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 嘉吉之变 (1441年): 将军足利义教被赤松满祐暗杀后,幕府再次请求天皇颁布讨伐纶旨。后花园天皇最初有所犹豫,认为这仅仅是武士家族间的私斗,赤松氏并非“朝敌”。但在幕府的坚持下,他最终不仅颁布了纶旨,甚至亲自修改了诏书的草案 11。有记录显示,由于后花园天皇颁布了讨伐纶旨,赤松满祐的首级得以在京都示众,这表明天皇的惩罚敕令通过幕府和皇室的警察力量得到了执行 11。
天皇宣布某人为“朝敌”的权力,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却是一件重要的武器。即使幕府拥有实际的军事力量,天皇的敕令也能为其行动提供关键的合法性和道义支持。后花园天皇愿意介入具体细节(如修改诏书草案),显示了他运用此权力时的亲力亲为。
B. 以道德权威对幕政的谏言
后花园天皇在宽正大饥荒期间,向沉溺于奢华(修建新邸宅)而罔顾民生的将军足利义政赠送汉诗,是其发挥道德权威的著名事例 3。这首诗(“残民争采首阳蕨,处处闭炉锁竹扉。诗兴吟酸春二月,满城红绿为谁肥?” 14)痛陈了民众在饥荒中的苦难,委婉地批评了义政的行为。据说,足利义政读后有所收敛 8。这一行为彰显了天皇作为道德楷模的角色,即便他缺乏直接的政治控制力。此事被史书称为“著名”的轶事 3。
C. 维护与复兴朝廷仪礼、文化的努力
尽管时局动荡、财政困难,后花园天皇仍努力维护皇室的传统。有记载称,平安时代以来的宫中祭祀一直延续到后花园天皇时代,尽管像大尝祭这样的大型祭典在应仁之乱后便难以为继 16。其父贞成亲王的《椿叶记》1 也强调了这一点。
后花园天皇在维护朝廷秩序和皇室谱系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 为其生母庭田幸子上了院号 17。
- 对其生父贞成亲王,采用了穿着锡紵(天皇为亲生父母服丧的礼服)这一新礼仪,尽管与后小松天皇有养父子关系,但仍给予生父应有的尊重 17。
- 优待伏见宫家,并承诺其永久存续 17。这对于稳定其自身的皇统至关重要。
虽然像元旦朝贺等重要仪式的复兴主要归功于其继任者后土御门天皇在应仁之乱后的努力 18,但后花园天皇的统治代表了在更大规模的破坏发生前,尽力维持既有传统的时期。有资料指出,后花园天皇曾研读并注释了后醍醐天皇的《建武年中行事》,并推荐给后土御门天皇,用于恢复废弛的仪式 19。这显示了他对仪式传承的重视。大尝祭在后花园天皇之后中断 20,这表明在他统治期间或之前,这一仪式仍在举行或尝试举行,但财政拮据是一个严重问题(有资料指出,由于费用问题,即位仪式常常被推迟或简化 10)。
D. 皇统的安定化与伏见宫系统的确立
这是支撑其“中兴之英主””评价的核心论点。后花园天皇从疏远的旁支继承皇位 1,其后成功统治并顺利传位于其子后土御门天皇 1,有效地挽救了持明院系统免于断绝的命运,并确立了伏见宫系统作为新的皇室主流。有研究指出,“截至2019年,这仍然是(此类疏远旁支继位的)最后一次,现今的日本皇室即是这一皇统的后裔” 2。这突显了其统治对于皇室制度的深远长期影响。
E. 象征权威的再定义与同幕府的共生关系
后花园天皇的“中兴”,并非旨在夺回失去的世俗权力,而是巧妙地重新定义并重申了天皇的象征权威和道德权威,使其能够与幕府共存,有时甚至为幕府所用。他的许多行动,例如颁布纶旨,常常是应幕府的请求而发出的 8,这表明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而非直接的对抗。
天皇缺乏独立的军事或财政力量来直接挑战幕府 10。然而,幕府在某些时候仍然需要或寻求皇室的认可,以增强自身的合法性,或有效地动员支持力量(例如,在永享之乱和嘉吉之变中宣布某人为“朝敌” 8)。后花园天皇理解这种动态。他通过回应这些请求,同时也坚持自己的条件(例如,颁布纶旨的理由,亲自修改草案 8),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影响力空间。他对足利义政的道德规劝 3,是一种象征权力的运用,幕府至少在表面上对此表示了认可。这表明天皇仍然能够赢得道德上的尊重。因此,“中兴”更多的是重新确立天皇作为合法性、道德指引和仪式秩序的必要来源,即使这些功能常常是与幕府协同或应幕府要求而行使的。这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双方都从天皇重振的象征地位中获益。这是对室町时代政治现实的一种务实适应。
即便是后花园天皇退位成为上皇之后,其审慎的政治态度依然对时局产生影响。例如,应仁之乱(1467年爆发,其时后花园已为上皇)期间,东军统帅细川胜元曾请求朝廷颁发针对西军的治罚纶旨。然而,据载,后花园上皇鉴于此前颁发的治罚纶旨曾引发战乱,出于谨慎和自省,并未直接发出针对西军的讨伐令,而是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其发出的院宣被细川胜元加以对自己有利的解读并用作动员军队的手段 3。这一事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皇室在乱世中试图保持中立和权威的复杂立场。
此外,在后花园天皇之后,随着室町幕府的权威在持续的动荡中进一步式微,例如从足利义稙(亦作义材,室町幕府第10代、第12代将军)时期开始,诸大名绕过幕府直接向朝廷奏请并获得官位的“直奏”现象有所增加 21。这并非总是因为大名们真正寻求或重视天皇的权威,更多时候是因为幕府的申请渠道不畅,或是将军长期不在京都等原因造成的幕府机能不全 21。例如,实力强大的大内义隆在1548年(天文十七年)升至从二位,获得了可以直接向后奈良天皇上奏的地位 22。又如,在战国时代,毛利元就于1560年(永禄三年)因向正亲町天皇献上即位所需的费用,而被朝廷授予大膳大夫的官位 23。这些事例表明,在幕府权力衰退的背景下,天皇在官位授予方面的权威在特定情况下得到了体现,尽管其动机和背景复杂。
从这些事例可见,天皇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并非完全只能被动顺应幕府的意愿行事,其权威仍在特定情境下得以体现。
第四部:历史评价与“中兴之英主””的遗产
A. 同时代及近世的评价
其父贞成亲王在《椿叶记》中,表达了对其贤明治理和皇统延续的期望 1。后花园天皇本人也被誉为“近来之圣主” 1,这表明在当时或稍后的时期,人们对他持有积极的看法。他以汉诗劝谏足利义政并产生效果的轶事 8,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道德权威得到了承认。
B. 近现代历史学家的评价
- 今谷明: 在《朝日日本历史人物事典》中明确称其为在足利义满试图篡夺皇位后恢复皇权的“中兴英主” 3。这是直接支持本报告核心议题的关键证据。
- 渡边大门: 称后花园天皇为“一位非常具有政治性的天皇” 8。其著作《被夺走的“三种神器”》17 可能也探讨了该时期皇权的问题。
- 秦野裕介: 其著作《乱世的天皇——从观应之乱到应仁之乱》17 将后花园天皇置于室町时代皇室困境的更广阔背景下进行考察。相关评论认为,该书探讨了天皇在乱世中努力求生并维持其重要性的历程 25。有视频资料提及秦野的著作,认为其描述了“守护了天皇制度”的君主 26。
- 久水俊和: 其研究聚焦于对后花园天皇皇统的解释、贞成亲王的角色,以及室町时代的“皇统意识”,特别是后花园天皇作为后光严院流的后裔,其皇位是如何通过改元和佛事等手段得到确立的 13。
- 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后花园天皇在皇室面临深刻危机的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2。
C. “中兴”的多重含义
表2:后花园天皇“中兴之英主””论据之柱
“中兴”的方面 | 后花园天皇的关键行动 | 影响/意义 | 主要支持资料 |
---|---|---|---|
王朝延续 (Dynastic Continuity) | 从疏远的伏见宫旁支继承皇位;成功传位于后土御门天皇。 | 挽救了持明院统免于断绝的危机,确立了延续至今的皇室血脉。 | 1 |
皇权/存在感的重申 (Assertion of Imperial Authority/Presence) | 积极颁布纶旨(如永享之乱、嘉吉之变中),亲自介入诏书起草。 | 在幕府主导的政治格局中,重新确立了天皇在特定事务上的裁决权和道义权威。 | 11 |
道德领导力 (Moral Leadership) | 以汉诗劝谏将军足利义政的奢侈行为,关心民生疾苦。 | 重塑了天皇作为国家道德楷模的形象,对当权者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 | 3 |
文化/仪礼的维护 (Cultural/Ritual Preservation) | 努力维持宫廷传统和学问,重视《建武年中行事》等礼制文献,关注皇室内部的礼仪秩序。 | 在动荡时代维系了皇室的文化尊严和仪式传统,为后世的复兴奠定基础。 | 16 |
D. “中兴”评价的史学史脉络与现代意义
对后花园天皇作为“中兴英主”的评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鉴于他所确保的皇统得以长久延续这一事实,而得到不断强化和重新解读。当代学术研究通过关注“皇统意识”(如久水俊和的研究)或天皇在“乱世”中的能动性(如秦野裕介的研究),持续探索这一“中兴”的细微之处,超越了简单的权力恢复叙事,转向对制度韧性和适应性的更复杂理解。
例如,“近来之圣主” 1 这样的同时代赞誉,可能早期更侧重于其个人品德以及应对眼前危机的成功。而他所开创的皇统得以延续至今 2(“现在的皇室是这一皇统的后裔”),无疑从根本上巩固了其历史地位。每一代后继者对这一谱系的确认,都间接印证了他“中兴”的成功。像今谷明这样的现代历史学家 3 明确使用“中兴英主”的标签,并将其与足利义满之后皇权的恢复联系起来,显示了该评价在学术话语中的持久力。而久水俊和等学者 13 则深入探讨了这种“中兴”的机制,例如皇统意识的构建,表明“中兴”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礼仪层面的工程。秦野裕介的著作 17 则将后花园天皇置于更宏大的叙事中,即历代天皇在混乱时代为争取自身重要性而进行的斗争,从而突出了其主动性和适应性,而非简单地回归某种过去的理想状态。因此,“中兴英主”的标签不仅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史学建构。它既反映了后花园天皇的实际行动,也体现了学术界为理解皇室制度如何在最具挑战性的时期得以存续并重新定义其角色所做的持续努力。“中兴”因此被视为一个涉及王朝存续、道德重申和务实政治参与的复杂过程,而非简单地恢复到先前的权力状态。
第五部:结论 – 后花园天皇被称为“中兴之英主””的缘由
A. 本报告要点总结
本报告首先阐述了后花园天皇即位前,皇室在政治、财政和皇统继承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危机。在此背景下,后花园天皇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通过一次前所未有的皇位继承确保了皇统的延续;在关键时刻通过颁布纶旨和坚持天皇意愿,积极参与国家治理;面对幕府将军的过度行为,坚守了道德权威;并努力维护宫廷文化和礼仪。
B. 作为“中兴之英主””的后花园天皇的历史重要性
后花园天皇的“中兴”,并非是要恢复昔日的辉煌,而是在皇权极度衰弱的时代,对皇室尊严、社会关联性以及至关重要的皇统延续性的一次关键性重申。他的统治确保了延续至今的日本皇室血脉 2,这是一项具有无比重要意义的遗产。他证明了即使缺乏直接的军事力量或压倒性的经济实力,天皇依然可以通过象征性行为、道德劝说以及对传统皇室特权(如颁布纶旨)的策略性运用,来发挥其影响力。
综上所述,后花园天皇之所以被称为“中兴之英主””,是因为他成功地引领皇室度过了生死存亡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皇室的稳定性和道德权威,并确保了皇统的代代相传。他的统治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避免了既有皇室秩序可能发生的崩溃。因此,“中兴之英主””这一称号,是对其历史功绩的恰当评价。
Works cited
- 後花園天皇|国史大辞典・日本人名大辞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1107
- 第102代、後花園天皇 後山国陵(ごはなぞのてんのう のちのやま …,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syenron1/entry-12641496822.html
- 後花園天皇(ゴハナゾノテンノウ)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 コトバンク,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kotobank.jp/word/%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65784
- 室町時代の天皇,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www9.wind.ne.jp/fujin/rekisi/nob/nobu5.htm
後土御門天皇と応仁の乱 日本音楽の伝説,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heianokina/entry-12684876988.html - 室町幕府の政治体制と守護大名の勢力 - 歴史の教室,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yamatostudy.com/japan/japan-medieval/muromachi/muromachi-government-daimyo/
- 中学校社会 歴史/室町時代 - Wikibooks,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books.org/wiki/%E4%B8%AD%E5%AD%A6%E6%A0%A1%E7%A4%BE%E4%BC%9A_%E6%AD%B4%E5%8F%B2/%E5%AE%A4%E7%94%BA%E6%99%82%E4%BB%A3
- 戦国時代の貧乏天皇 政治的な天皇=後花園天皇,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kyoto-be.ne.jp/rakuhoku-hs/mt/education/pdf/social0_16.pdf
- 室町幕府と﹁武家伝奏﹂・禁裏小番 - 学習院大学学術成果リポジトリ,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glim-re.repo.nii.ac.jp/record/4112/files/kinsei_5_43_96.pdf
- 天皇の代替わりをめぐって - ―比較憲法の視点から一 - 熊本学園大学 学術文化部,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gkbn.kumagaku.ac.jp/research/fa/files/2020/03/84a98d49ede7e47175638b96a37c4ddb1.pdf?file=2020/03/84a98d49ede7e47175638b96a37c4ddb1.pdf
- 室 町 ・ 戦国期の天皇裁判権とふたつの官僚制,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rekihaku.repo.nii.ac.jp/record/254/files/kenkyuhokoku_178_11.pdf
- 第5章 武家社会の成長 1.室町幕府の成立,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s4ab537c0a8ca60f0.jimcontent.com/download/version/1589208194/module/7619841281/name/pdf%E7%AC%AC05%E7%AB%A0%E4%B8%AD%E4%B8%9616-28%EF%BC%88%E5%AE%A4%E7%94%BA%E5%B9%95%E5%BA%9C%EF%BC%89.pdf
- 久水 俊和 (HISAMIZU TOSHIKAZU) - 論文 - researchmap,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researchmap.jp/read0137618/published_papers
- 後花園天皇 - Wikiquote - ウィキクォート,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quote.org/wiki/%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
- 無題 後花園天皇 殘民爭採首陽薇 - BIGLOBE,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5a.biglobe.ne.jp/~shici/shi4_08/jpn249.htm
後花園天皇と足利義政 日本音楽の伝説,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meblo.jp/heianokina/entry-12684268304.html - 後花園天皇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E%8C%E8%8A%B1%E5%9C%92%E5%A4%A9%E7%9A%87
- 第103代 後土御門天皇 - 山の辺の道 散策 ガイド,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akuwa.com/ten103.html
- 朝儀復興者とは? 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 Weblio辞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weblio.jp/content/%E6%9C%9D%E5%84%80%E5%BE%A9%E8%88%88%E8%80%85
- 新嘗祭|国史大辞典・日本大百科全書・世界大百科事典 -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panknowledge.com/introduction/keyword.html?i=2265
- 中世武家官位の研究(木下 聡),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l.u-tokyo.ac.jp/postgraduate/database/2009/666.html
- 大内義隆の遷都計画 - Thomas Conlan,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tconlan.scholar.princeton.edu/document/63
- 毛利隆元 - Wikipedia,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AF%9B%E5%88%A9%E9%9A%86%E5%85%83
第106代「正親町天皇」|20人の天皇で読み解く日本史 Discover Japan ディスカバー・ジャパン,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discoverjapan-web.com/article/50814 - 歴史書の棚:評伝の形式取りつつ室町期の特異な状況活写=今谷明 - 週刊エコノミスト Online,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eekly-economist.mainichi.jp/articles/20200901/se1/00m/020/014000c
- 乱世の天皇、後花園Ⅰ 後花園天皇の生誕から後小松の猶子として即位するまで【研究者と学ぶ日本史】 - YouTube,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gqE50dIQw
- 『乱世の天皇 観応の擾乱から応仁の乱まで』|感想・レビュー - 読書メーター, accessed June 12, 2025, https://bookmeter.com/books/16188438